只剩半杯水 v.s.還有半杯水
昨天老闆對於我提的某專案意見,擺明了很不高興,他認為我常常都是說得很悲觀,這也不行,那也不行的。
Well, 我得承認我有這種傾向,我的立即思維反應是,這邊有什麼問題,那邊有什麼問題,我知道我不見得是悲觀的那一種,但我會先想糟的狀況,再想還有什麼機會,機會的部分,我也不會想得特別樂觀,我像想辦法決解,儘量到達到我的目標。所以當表達出來時,聽起來便像是悲觀的人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老闆大概最討厭看到這樣的回應吧。
推到極致一點,就有點像商人到了非洲的部落的故事,商人甲說:「慘!有一半的人都不穿鞋的,我鞋子要賣給誰?」商人乙的反應是:「太好了,有一半的人都還沒穿鞋,我的商機無限!」
我的回應聽起來就像商人甲,而老闆們想聽的應該是商人乙的反應。
若要再延伸下去,就是積極度的問題,我是否夠積極去開拓新的市場?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問題,或許我應該改一下我的思考順序?
剛才看到一篇文章,或許是我問題的答案:
現實主義。現實主義是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折中,無論你是傾向樂觀或悲觀,只要利用現實主義這個Know-How,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。例如,樂觀主義可能導致野心過大、超越公司的能力所及,或是造成你對員工判斷的妥協:「我知道他的自尊心很強,但是我可以教他成為團隊的一份子。」
但是悲觀主義者不喜歡野心勃勃的計畫或是大膽的創意,而且總是喜歡雞蛋裡挑骨頭,擔心各種風險;這就很可能就錯失一些機會。現實主義者對各種交易都採取開放的態度,只有現實主義者喜歡沒有過濾的資訊,加以評估檢測之後,可以自己決定下一個步驟。他會花時間跟顧客、員工與供應廠商互動,會收集資料並且了解相關人士,對於他的想法有何感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